×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嗯,成功和happy有时能合二为一,有时不能。成功者里有的happy, 有的不。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人到中年 / 谈谈我的感受: +9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Sherman1出生于1942年。16岁如多大工程系。毕业后在MIT拿下天体物理学博士。

    1967年毕业后没有从事任何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工程也好,物理学也好),而是临危受命承担了家族的危难企业Empire 药业。1965年,Sherman的舅舅与舅妈相继去世,留下4个孤儿和一个药企。他跟他的高中同学Joel Ulster凑了25万买下了药厂,5年后的1972年,以200万的价格卖掉了药厂,然后从零开始,利用这第一桶金,积累下的开药厂知识,经验,人脉,创建了后来的Apotex药厂。这一生的创业史可能跟天体物理学都不搭界。

    我想值得华人家长门学习和借鉴的是,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能以优异的成绩上大学证明你娃足够聪明。至于毕业以后干什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继续学习,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知道我们自己的长辈在你小的时候是否曾经告诉你,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上加拿大。是你自己当初太过于自信,认为你在中国能混好,去加拿大也一样能混好。我们已经在加拿大证实了当初的自信。现在轮到我们的下一辈,为什么就不能给他们一些机会去闯呢?他们比我们这一代更有机会。他们语言不存在问题。他们没有culture shock。人都是有天赋的。数理化好是一种天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天赋。很多天赋是后来显现出来。很多天赋是学校不教的。

    我们第一代移民是最苦的(老移民),来的时候两手空空闯荡天下来了。我去餐馆刷盘子,因为我没有退路,我有家庭的责任。我们把苦吃完了,下一代就可以少吃点苦。我跟孩子们说,你们高兴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这里是你们永久的家。在外面闯荡失败了任何时候都可以回来,免吃住。我知道的有很多“叛逆”的孩子,有从工科改专业学英语的,现在当记者;有大学毕业去当职业海军的;有开修车铺的;更有毕业后就自己开公司创业的。没有统一的一把尺子衡量“成功”。但是有一点,成功的孩子必须是 happy 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大学的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高。再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重视happy。是呀,我们一代移民都经历了怎样的血雨腥风呀
    • 手动+1。我养孩子最成功和骄傲的就是我儿子总是很happy,强化孩子感受快乐的能力比单纯学习技能要重要的多。
    • 这信息量超大容俺们消化一下哈,不过满满的正能量!非常同意你的想法。
    • 灰常同意。。。最后一句。
    • 但你这感受和此命案有啥关系?是不是想说明混的好发大财了,最后也不一定有好下场呢 +7
    • 太同意了,谢谢,学习了。
    • 说得好 +1
    • 讲得好。只是用犹太人做例子有些牵强,犹太人流的是带生意的血,遗传的带生意的基因,这个比不了。
    • 我们也不知道那富翁happy不happy,所以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成功?但他们显然成功,成功的标准还是钱。 +3
      • 也许大众眼里的成功和爹娘眼里的成功是不一样的? LOL +1
      • 嗯,成功和happy有时能合二为一,有时不能。成功者里有的happy, 有的不。 +1
    • 四哥讲得好, 态度最重要 +1
    • 赞,写得很好。佛曰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无论怎样成功,都离不开这人生之苦,更难得有开慧之人离苦得乐。故没有内在精神灵性的成长成熟,是很难真正happy 的,谢谢。 +1
    • 所以不管成功与否,逆来顺受才是happy的王道
      • 不见得,有主意孩子才不会逆来顺受,
        • 有主意的孩子更应该学会逆来顺受。因为这种孩子多半是不happy的因为很容易不对脾气
          • 有主意会逆来顺受吗,笑话,老移民逆来顺受是没办法,要养家,楼主的意思二代就要摆脱这种日子
            • 所以我说的是更要学会逆来顺受。楼主强调的是happy,我强调的是如何取得happy的王道
      • 哪儿得出这吓人的天理?:)
        • 同样疑问 +1
        • 哈哈,你看看你都说了些啥#11245142@0。我这是追求绝对happy的王道
    • 说的太好了,华人家庭对孩子观点最正确一次,特别同情那些在校自杀的孩子,很多时候被逼的太紧
      • 楼主的例子是自杀还是他杀?
        • 福尔摩斯探案集里有答案
    • 说的好,但我也得说一个例子,有时候,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的大学同学(夫妻俩在saskatchewan)的儿子,中学时上过gift program (在Kingston时), 然后上多大(我女儿也是同一年的多大,不同系)。我同学收入不错,在儿子身上舍得花钱,据我女儿讲,同学儿子从老爹那里每月得到的钱,是其他同学月花销的近2倍。这儿子学到半截的时候,不喜欢原来的方向,结果就换了个方向(还是applied science里的专业),这孩子在大学期间,被其他同学拉去做过传销,我还被喊去被推销过(同学的孩子,不好意思拒绝,就去衬托一下),孩子毕业后1-2年,我和同学有次通电话,聊天,谈起孩子(儿子毕业后留在多伦多),我问怎么样,同学说,一言难尽。
      很快,有机会来多伦多,我请他们来家里坐坐,吃个饭。一家三口都来了,到我这也不要客气,三个人各说各的道理,都是针对这孩子的(看来原来在电话里不知吵了多少遍了)。(下面是我总结的)

      儿子:不想上那些固定的班(时间固定,收入固定),现在在做销售,因为喜欢,(据他妈讲,是走街串巷的销售什么),当然了,收入就不多或没有,需要家里资助。要趁现在年轻,负担小,来创业,。

      妈妈:基本站在孩子立场上,孩子有这想法,就该支持,每次都督促我同学给孩子打钱。

      老爸:大学都毕业了,该自立了,谁愿意上班呢,我们当爹妈的就愿意上班吗,都是没办法,是责任所在,(我这同学说,他感觉他儿子不是善于和人打交道的性格)。所以,每次打钱都不积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感觉好像妈妈不太对,父母不能总兜底,否则孩子无法接受教训,会总也长不大。我觉得可以支持孩子去闯荡,精神上支持。金钱上,家里应该只是港湾,不是银行。
      • 子不教父之过,怨不得别人
    • 太有共鸣了。一直不觉得孩子该被本科的专业所拘束,learning is a long run, 不仅学习知识,是学习能力,并且不断发掘自己兴趣所在。
      自己现在是第三份职业,十一年了,做的很开心。和以前的三个学位,两份职业,没任何关系。

      这和上面james说的故事不一样。无论做什么,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