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实际上,湘西里耶、湖北云梦等地出土的秦简,所记载的正是秦统一前后的那段历史。这些记录中明显能看出,秦国的制度基本没有脱离商鞅既定的方针轨迹 ,并且在秦始皇时代还更趋于完备。那时"虽然在官营工商业中使用着大量的奴隶和刑徒,但秦国毕竟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大国,在农业生产中主体劳动者是国家授田的农民 ”②。所谓奴隶制度,只是法西斯体制的折射罢了。
即便是《史记》里的记载,亦多有证据可寻:秦国在后来的兼并战争中,不遗余力地在新拓展领土上实行郡县制,大量迁徙民众,实则都是为了"授田制"的继续推广。
如继续秦惠王之后的昭襄王二十一年,司马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二十二年,蒙武伐齐。河东为九县"。"二十七年,(司马)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南阳免臣迁居之"。
这里顺带提一下,上述的记载中,被迁者多是"罪人"或"臣"(即奴隶),虽然迁徙是被迫的,但都会"赦罪人"或"免臣"(给奴隶恢复自由),这又是对秦国政治的"残暴"一个有力的反证。
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法家的后来者们如韩非、李斯等辈,在六国皆不得志,到秦国却如鱼得水 (韩非虽然命背,但李斯给二世胡亥上书中,动辄称"韩子曰",可见其在秦影响力之大)。连本非法家传人的范睢,由魏逃入秦以后,也成了法术的推行者。
当然,秦国法西斯体制的完善,并非商鞅一就之功,中间也有过曲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秦昭王统治之初,秦国也出现了象"四公子"那样把持权柄的贵族。范睢入秦后,协助秦昭王打击封君势力,贬逐穰侯、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并制定“强干弱枝”的政策,彻底消除王室亲族干预王权的后患。
从范睢之后,君主集权更加绝对化了。不但宗亲贵族远离权力,作为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如何在频繁的战争处理军人势力膨胀的问题,秦国在历代封建政权之中也是比较成功的。甚至比20世纪初的日本也不逊色。
以白起之威震华夏,部属故将遍及南北,昭王以一介信使,便令其伏剑自刎。而秦始皇死时,名将蒙恬与公子扶苏还正在北驱匈奴的三十万大军之中。胡亥一纸矫诏,二人即引颈就戮。这两个例子中,军政界都不见有任何异动,足见法治效率之高。
商鞅的法治,把秦国改造成一个有条不紊的机器。在他死之后,还在按设定好的程序自我完善,这正是商鞅之最卓尔不群之处。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都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丝毫也不过誉。
所以秦国在统一天下之后要想改弦更正张,按儒家思想治国,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
非但商鞅的制度没有受到复辟的威胁,连改革本身也成了秦国政治的一个"永恒主题"。因为从秦惠王开始,秦国的疆土和人民逐年增加,六国对峙的局面在急剧变化,历代都必须在商鞅的基础上调整更新以适应之。
其中一个最成绩斐然的改革者,恰恰就是被白寿彝指为"复辟者"的秦始皇。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正好处在"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时代门槛,倒并不只因其个人是个狠角色而已。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即便是《史记》里的记载,亦多有证据可寻:秦国在后来的兼并战争中,不遗余力地在新拓展领土上实行郡县制,大量迁徙民众,实则都是为了"授田制"的继续推广。
如继续秦惠王之后的昭襄王二十一年,司马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二十二年,蒙武伐齐。河东为九县"。"二十七年,(司马)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南阳免臣迁居之"。
这里顺带提一下,上述的记载中,被迁者多是"罪人"或"臣"(即奴隶),虽然迁徙是被迫的,但都会"赦罪人"或"免臣"(给奴隶恢复自由),这又是对秦国政治的"残暴"一个有力的反证。
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法家的后来者们如韩非、李斯等辈,在六国皆不得志,到秦国却如鱼得水 (韩非虽然命背,但李斯给二世胡亥上书中,动辄称"韩子曰",可见其在秦影响力之大)。连本非法家传人的范睢,由魏逃入秦以后,也成了法术的推行者。
当然,秦国法西斯体制的完善,并非商鞅一就之功,中间也有过曲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秦昭王统治之初,秦国也出现了象"四公子"那样把持权柄的贵族。范睢入秦后,协助秦昭王打击封君势力,贬逐穰侯、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并制定“强干弱枝”的政策,彻底消除王室亲族干预王权的后患。
从范睢之后,君主集权更加绝对化了。不但宗亲贵族远离权力,作为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如何在频繁的战争处理军人势力膨胀的问题,秦国在历代封建政权之中也是比较成功的。甚至比20世纪初的日本也不逊色。
以白起之威震华夏,部属故将遍及南北,昭王以一介信使,便令其伏剑自刎。而秦始皇死时,名将蒙恬与公子扶苏还正在北驱匈奴的三十万大军之中。胡亥一纸矫诏,二人即引颈就戮。这两个例子中,军政界都不见有任何异动,足见法治效率之高。
商鞅的法治,把秦国改造成一个有条不紊的机器。在他死之后,还在按设定好的程序自我完善,这正是商鞅之最卓尔不群之处。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都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丝毫也不过誉。
所以秦国在统一天下之后要想改弦更正张,按儒家思想治国,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
非但商鞅的制度没有受到复辟的威胁,连改革本身也成了秦国政治的一个"永恒主题"。因为从秦惠王开始,秦国的疆土和人民逐年增加,六国对峙的局面在急剧变化,历代都必须在商鞅的基础上调整更新以适应之。
其中一个最成绩斐然的改革者,恰恰就是被白寿彝指为"复辟者"的秦始皇。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正好处在"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时代门槛,倒并不只因其个人是个狠角色而已。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