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国上古三代的国家制度,如吕振羽在《中国上古社会研究》一书中所指出,是直接脱胎于原始的氏族公社。血亲氏族的首领逐渐成为贵族领主,其领民和领地则是原来的氏族成员和氏族公社土地,也就是东周早期尚存的"国人"和"公田"的历史渊源。
西周初期,上承夏、商文化,完善了按亲族宗法关系分封诸侯领地的制度。但到了东周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周王室的衰微,这套贵族领主制开始不可避免地趋向瓦解。贵族士卿之间的侵夺兼并,新兴工商业财富阶级的兴起,原有的封建等级关系无人再去遵守。这也就是孔子说的"礼崩乐坏"。
从此,占有财富和土地的多寡,越来越取代血统的高低,成为权力和地位的基石。在列国间,封建领主阶级在走向没落,经济生产方式向地主所有制转型。这固然是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后来一直折磨着历代封建王朝的不治之症 -土地兼并。
在这个沧桑巨变的过渡期,地主虽然是一个新的阶级,但其主要成分却还是来自旧的贵族士卿们。这些人有特权的便利,得以摄取大量土地,那些不能顺时而动的领主贵族们和"国人"则纷纷破产失地,以至于“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①
掌握了土地,也就掌握了人口和财富。过去的贵族身份虽然已不再重要,但他们又成为强宗豪右,可以把持一方之政,有生杀予夺之权,使各国原有的君主受到严重的威胁。
公元前五世纪,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号称"三桓",把持国政;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386年,几代前从陈国流亡到齐国而成为世卿的田和,废齐康公自立。
而秦国自秦穆公死后百余年间,国弱君微,氏族贵族废立国君的事屡屡发生。由世卿推翻旧君而建国的诸侯中,尤以魏国任用李悝、吴起,而迅速崛起,步步挤压秦国的生存空间。太史公总结当时的情况说:“秦以往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 ②
这对秦孝公来说,是个非常不好的兆头。虽说他颁布求贤令时说"诸侯卑秦","耻莫大焉"②,但实际上对稳固自己君主权的急迫,可能更超过对强邻魏国的恐惧。所以才重赏求贤,不惜"与之分土"。
秦国能走出时代的困境吗? 还是会象当时许多非主流文化一样,逐渐衰弱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卫鞅从魏国来到了秦国。
①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四》
②《史记-秦本纪》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西周初期,上承夏、商文化,完善了按亲族宗法关系分封诸侯领地的制度。但到了东周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周王室的衰微,这套贵族领主制开始不可避免地趋向瓦解。贵族士卿之间的侵夺兼并,新兴工商业财富阶级的兴起,原有的封建等级关系无人再去遵守。这也就是孔子说的"礼崩乐坏"。
从此,占有财富和土地的多寡,越来越取代血统的高低,成为权力和地位的基石。在列国间,封建领主阶级在走向没落,经济生产方式向地主所有制转型。这固然是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后来一直折磨着历代封建王朝的不治之症 -土地兼并。
在这个沧桑巨变的过渡期,地主虽然是一个新的阶级,但其主要成分却还是来自旧的贵族士卿们。这些人有特权的便利,得以摄取大量土地,那些不能顺时而动的领主贵族们和"国人"则纷纷破产失地,以至于“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①
掌握了土地,也就掌握了人口和财富。过去的贵族身份虽然已不再重要,但他们又成为强宗豪右,可以把持一方之政,有生杀予夺之权,使各国原有的君主受到严重的威胁。
公元前五世纪,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号称"三桓",把持国政;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386年,几代前从陈国流亡到齐国而成为世卿的田和,废齐康公自立。
而秦国自秦穆公死后百余年间,国弱君微,氏族贵族废立国君的事屡屡发生。由世卿推翻旧君而建国的诸侯中,尤以魏国任用李悝、吴起,而迅速崛起,步步挤压秦国的生存空间。太史公总结当时的情况说:“秦以往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 ②
这对秦孝公来说,是个非常不好的兆头。虽说他颁布求贤令时说"诸侯卑秦","耻莫大焉"②,但实际上对稳固自己君主权的急迫,可能更超过对强邻魏国的恐惧。所以才重赏求贤,不惜"与之分土"。
秦国能走出时代的困境吗? 还是会象当时许多非主流文化一样,逐渐衰弱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卫鞅从魏国来到了秦国。
①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四》
②《史记-秦本纪》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