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第二部 越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第二部 越战

历史背景

1940年,日本入侵越南。越南的法国总督宣布投降。1944年,美国CIA派出顾问,武器和资金支持由胡志明领导的对抗日军的越盟。1945年,日军战败,向盟国无条件投降,撤出越南。越盟获取政权。1946年,法国卷土重来,胡志明向美国求助。但因美法是盟国,美以沉默做答。越盟退出河内,在苏联和后来加入的中国的支持下,转入丛林,与法军周旋。

1954年,越盟打败法军,法军无条件投降。

英,法,美,苏四国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除美国外,与会各国签署了日内瓦协议。根据协议:法国正式结束在越南的96年统治,全面撤退。越南则由北纬度17度为界,暂分成南北两方。北方由胡领导的劳动党统治,南方则由法支持的阮朝保统治。

1954年,英法俄签署的日内瓦协议分割了越南,也造成了越南近代史上的一次人口大迁移。在日内瓦协议上还有一条是在本世纪内300天内双方人民可以自由来往,决定在哪一边居住。

1954年,吴延?应阮朝保邀请有法国返越,出任首相。第二年,南越全民投票。根据投票结果,吴宣布成立越南共和国,自己任首届总统。

1958年,吴氏颁布法令,强迫南越华人加入越籍。吴是天主教徒,1963年,吴动用军警镇压佛教徒,佛教徒不满,纷纷以静坐示威和自焚来抗议。美不满吴的做法,双方出现歧义。
以扬文明为首的数名南越军官发动政变,吴氏兄弟遭枪杀。美国幕后支持政变,但公开否认与政变有任何联系。动荡不安的政局直到阮文绍正式出任总统后,才算稳定下来。

从1955年美国开始派出军事顾问训练南越政府军,到1965年,美军在越南的数目已将近有二十万人。衍生了种种的社会问题,美越混血儿,性病和毒品迅速蔓延。

1964年8月,美对越不宣而战,美空军首次轰炸北越南部地区,展开了“雷霆行动”。要把越共打到谈判桌上。

北越也展开反击,虽然未打成如意算盘,却也大挫美军士气,美国国内反战情绪日益强烈。

1968年,北越和美国在法国巴黎和谈,后南越政府也加入,第二年,越南和美国在巴黎达成停火共识。

1970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北越代表黎德寿在巴黎密秘谈判,1972年,和谈陷入僵局。美总统下令轰炸河内和海防两城,并加强轰炸北越。又和谈,又破裂,又继续轰炸,几番来回。1973年,基辛格和黎德寿在巴黎再密谈,达成协议,同意全面停火,并正式签署巴黎协议。根据协议北越交还美军战俘,美军撤出越南。南越政府一万个不同意巴黎协议,但美国再也不肯帮忙,所以南越只有无可奈何地签了。

由于八年的战争,给越南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北越已被拖到了破产的边缘。要完全倚靠中国和苏联的援助才能勉强支撑下去。

南北越几乎同时推出了越化政策。

1956年,南越政府颁发法令,要求华人归化越籍,并使用相当强硬的手段来推行。北越的越化是渐进的,主要是在学校逐渐减少中文课的质和量。相比之下,北越的越化政策比较成功的达到既定目标。

生活背景

满华的父亲出生于江西乡村,做传统的走单帮生意,贩卖各种货品,最后在河内开了家眼镜专门店。洋传教士们来到二十年代的中国,代来了洋火,洋油和洋教。父亲的父母归信了天主教。
她家的瑞昌记眼镜行当时是河内第一家眼睛专门店,生意做的不错,但也属小康。后来北越也进行土地改革,公私合营,眼镜店成了政府的资产,她爸就去上班,变成了“无产资本家”。

满华的一家面临着去南方,还是留在北方的选择。当时美国派了船只接人南迁,台湾也派了飞机接华侨。一家之长的老爸决定全家留在北方河内,当时他们持的是中华民国国籍证明书,证件用繁体中文,越文和法文印成,当时越南还是法国的殖民地。

满华当时也无法理解老爸为什么没选择去南越或是台湾,他们还有亲戚在台湾。后来归结为是老爸的头脑里的小农保守思想。

满华在越南时一直以中国人自居,很清楚谁是中国人,谁是越南人。但是怎样形成这样的认知,也说不太清,仿佛是很自然而然从小形成的。家里讲的是江西话,父母也常常讲家乡的人和事,把小孩从小送到华人学校读书。
当地越文学校采用苏联学制,而华人学校采用的是中国学制。用中国的的简体字教科书,语文和算术老师用广东话讲课。作者在小学学过一年的越文,由于不常用,已快要忘光。
老师用图片和歌曲来教育学生,南越人民如火如荼的展开抗美救国的战争。

当时,南越的大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和尚集体静坐抗议,北越也忙着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她的两个姐姐认为新中国形势发展大好,决定回中国。越南的战事在进行着,中国派出工兵协助北越重建被炸毁的公路,铁路和桥梁。她的哥哥姐姐参加了文艺队,中国大使馆给他们送来了戏服和乐器,后来中国发生了文革,文艺队也出现了毛主席语录,歌颂毛的相声,歌舞等,还跳洗衣舞。

随着战事的进展,满华的学校生活也染上了战争的火药味。建防空洞,空袭演习,做救互袋,过着断电缺粮的日子,当时满华11岁。后来学校停了课,疏散到了乡下。在华人学校里,满华遇到了她终身难忘的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中文的亚平老师。她也参加了华人小学的合唱团,在法国人建造的欧洲古典式的河内歌剧院演出庆五一的节目。
满华小学的学籍冊是以繁体中文为主,越文是補充说明。

1969年,他们全家申请回国探亲,在文革期间,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江南之旅。所到之处,所见之亲戚和所听之事,使满华对中国浪漫的向往转向实在。

全家一行四人登上河内---北京---莫斯科---柏林的国际列车,启程前往中国。国际列车由河内进入广西凭祥站,在这里下车,接受中国海关的检查,进入海关大楼,就获得特别礼遇,海关请他们到贵宾厅坐下,给每个人倒茶,又请爸爸抽烟。中国海关的官员笑容满面的回答他们的问题,没有翻动他们的行李,还找人帮他们把行李搬上火车,热情的和满华的爸爸握手告别。一路上,他们总是受到贵宾的礼遇。

在南昌,父母出生长大的地方,有许多亲戚听说他们返乡,都络绎不绝的来探望,满华很快就看出来了,这些亲戚都以为他们在外面发了大财,如今衣锦还乡,回来做撒财童子。

1970年从中国探亲会来后,北越教育部决定对华人学校进行改革,与采用苏联制的越文学校接轨。除中文和算术之外,各课均用越文教授,满华不得不恶补越文。

自从美军来到南越,美式生活便象水银泻地般倾倒而入。在这之前南越基本上是处于农业社会,生活以儒家伦理为依归,这乡村式的宁静生活,在一夜之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军物资,美钞,摇滚乐,可口可乐,汇合成一股不可抗拒的热代风暴,从太平洋彼岸袭来,横扫全南越。
“TIGER-BEAT”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美国青少年摇滚杂志。越南的青少年无不以读美军读过的“TIGER-BEAT”过期杂志为时尚。虽看不懂英文,也不可遏制的迷上了一个个蓝眼睛,金头发,英俊潇洒的乐队成员,剪下他们的照片,贴满房间的四壁。

她的哥哥在华人中学法文部读高中,英语是外语课。随着美军带来的摇滚乐,也组织了一支四人乐队,大唱披头士的歌。

70年,满华升入中学。教育部的改革仍在继续。以前华人中学的所有科目都用中文教授,越文是外文,后来变成,除算术外,其余全用越文教授,再后来全部课用越文教授,中文变成外文。教科书同越文学校完全相同。华人对越南人常有偏见,自认为比越南人优越,教育改革后,学校调来大批越南人老师,学生心里多少有抵触情绪。
满华中学的学籍冊只有越文,没有中文。

华人从来也没有被当地人视为其中一分子,包括既使一些在越南已经有三,四代,基本上已经越化了的华人,因为他们的姓氏显示了他们的华人身份。

美军在谈判陷入僵局后,再次猛烈轰炸河内和海防,学校全面停课。一天,满华回家的路上,看到一群人,吉他拌奏的歌声自人群中传出。原来是美国反战风头最劲的电影明星JANE FONDA。JANE FONDA身材修长,金发披肩,脚穿一对用旧轮胎做的胡志明人字拖。

战争,再加上北越的教育改革,满华的基础教育支离破碎。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沉思于满华的故事
    • 第一部 越南的历史简况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余满华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在河内出生的第二代华人,从小接受中文教育,喜爱中文的阅读和写作。美越战争结束后,中越占战争即将开始时,撤侨回中国后,又流亡香港,滞留在难民营,然后被安置在加拿大的一个小镇。入籍多年后,又决定到香港客居及工作。

      第一部 越南的历史简况

      公元前2879年,雄王以古螺城一带为中心,建立了交郎国,即今日的越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公元前219年,秦军50万攻打五岭以南,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当时栖息在这片土地的越南人各有种姓,分散为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史书称之为百越。经过五年血战,秦朝统一了岭南。
      公元前204年,秦将赵佗在岭南拥兵自立,建南越国。
      公元前111年,汗武帝灭南越国,岭南地区,包括越南北部地区在内,正式纳入汉朝版图。
      公元938年,越人吴权趁唐朝覆没后,中国正陷入五代十国的混乱中,宣布独立,建都古螺城。
      公元968年,吴权逝世,新王丁培领与宋朝签订条约,承认中国为宗主国,并向中国进贡。从938年至1887年法国宣布成立印支半岛联盟的近一千年中,越南时而是独立的国家,时而是中国的藩属国。
      1009年,李太祖建李朝,迁都河内。
      1070年,黎圣栋王在京城河内建文庙----国子监,采用汉字为官方文字,儒家正式登上越南的政治舞台。
      1142年,越南举行首届科举考试,自此以后,儒家一直在越南的文化中处主导地位。
      十六世纪,天主教由法国,葡萄牙,西班牙传入越南。
      1627年,法国耶稣会教士罗德来到越南,用拉丁文的26个字母创造出新越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越文开始广泛使用,最后取代了汉文,成为越南官方文字。
      1847年,法国以越南阮朝绍治王逼害天主教为由,遣军攻打越南。
      1883年,法国再次兵临城下,强逼越南王朝签定顺化条约,承认法国为宗主国。

      法国的统治似乎没有削弱越南原有的文化传统,相反的,可能正因为是处于西方异族的统治下,越南人反而在有意无意之中更刻意保存了传统文化。再者,越南近代没有经历类似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或“文化大革命”等一类激烈的文化改革,因此越南人的生活言行,很有可能比中国人更接近儒家的教化。

      也是在法国的统治期间,越南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强烈。越南多次发起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中最有名的是1804年的“东游运动”。

      胡志明生于1890年,总结了“东游运动”失败的经验,决心要为自己的国家争取独立。1954年,胡在中国和苏联的支持下,打败了法国,后来,北越也是在中国和苏联的支持下,打败了由美国支持的南越政府,统一了越南。

      中国和越南两个唇齿相依的国家,有着两千年的千丝万缕的战争与和平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正是这种复杂的感情,加上儒家温柔敦厚的长期陶冶,当中国和越南再次从和平走向战争时,越南民众虽然敌视华人,却也没有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对华人采取血腥残暴的逼害。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二部 越战
    • 第三部 南北越统一
    • 第四部 出走越南
    • 第五部 香港难民营
    • 第六部 在那遥远的地方
    • 第七部 从佛教徒到基督徒
    • 在改编"满华的故事"时,越改编就越感到满华看问题和感受事物的历史局限性,对于西方的历史,她几乎是一无所知.而且从她个人的故事里,体会不到一种很深刻的人性的感动,只是和她个人经历紧密相连的历史背景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点想把她的故事改编成一个电影故事.大陆移民的故事多是生存和适应,象满华这样有着文化,宗教,政治,战争,和平,逃亡,生存等等内容的故事,只有在难民里找.
      • 我脑子里那点关于越南的知识还都是小时候得来的,知道不真实,但周围这方面的话题很少,也就没有多了解的愿望了。如果多一些故事、电影,肯定很多象我这样的人喜欢。
        • 我对他们不算太陌生,高中的一个同班女同学就是越南华侨,没毕业就来加拿大了。另两个是前后聘用过的员工,非常吃惊,两个都是异常优秀的员工。以前我总是把他们和凶恶的黑社会联系在一起。
      • 当一个人主要从自己个人的切身体验来看世界,就难免片面。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是缺一不可的。个人经验之外,必得有历史的视野,形而上的思考,想法才可摆脱头发长,见识短之讥。
        • 满华的基础教育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而支立破碎,父母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她喜爱阅读,不过好象看的大都是较通俗的文学作品和流行杂志,所以有感受,但挖掘的不深.
          例如我自己头脑里就盘旋着一个问题: 如果殖民主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经济条件和政治权力的改善的话,为什么WWI结束后,世界各地反殖民主义的运动风起云涌?都在搞民族自治和自立?胡志民和甘地是两个挺具体的例子,胡在法国呆过,甘地是在英国受的法律教育,为什么都走上了反法,反英殖民主义,民族自治和独立的道路?

          所以在满华的故事里,她没有去想这方面的问题,没有去想造成越南南北分离,战火不断的最终原因.
          • 当年的新苏联和年轻的美国好像都支持反殖民运动,认为这是世界重新洗牌的开始。英法已经日落西山,也只好屈就了。
    • 有意思,值得推荐
      • Thank you. 也觉得很有意思,里面包含了很多我感兴趣的大大小小的原素。
    • 欢迎原创!一个 疑问, 你说的'地球上的两大东西政治集团的对峙,为了个自的利益,造成世界各地的局部动荡和战争。。。'你是指哪两大政治集团?
      • 我是家庭妇女,不知道。
        • 耳朵太谦虚了。
        • 不说,就算了。觉得你书读了不少,却有白读了的感觉,动辄就什么国际势力集团,分为东方西方两派, 过于简单. 另外, 提西方必是帝国主义, 输出西方的民主自由都属于是别有用心, 书看偏了吧? 言必世界宏观局势, 未免过于虚无,能否站在一个卑微的个体的人的角度看一看现实呢?
          • 打倒CCP. 这样你满意了吧? 我的书也没白读了吧?
            • 只能说你对我的理解有问题,我希望中国人能享受到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我反对独裁专制政府剥夺公民权利和自由。无论是CCP还是其他党,只要他独裁专制我就不支持。如果你坚信CCP就应该是独裁专制,应该永远地用欺骗、恐吓和暴力的手段维持这种状态,那是你自己的立场。
              • 你生活在你自己编织的语法空间里。在逻辑上可能很完美。就象美丽的欧几里得公理体系,从几个自己不能证明自己的基本假设,推倒出一个庞大的逻辑体系。如果这个东西不能用到实际中去,它就是一堆文字垃圾。
                • 先证明你的逻辑再说吧,你等群货色颠来倒去就那那句话,什么民主自由,是西洋的玩艺儿,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这么说,道理在哪里?也没见你们拿出来实据来。可怜几十年都这么苦口婆心的教育国人,收效甚微。那耳朵之类,甘心投到民主自由的西方世界水深火热中,实在难以理解!
            • 如果哪天CCP象我希望的那样,放开党禁,自愿还中国以民主和法制,我相信很多人会自愿投他的票的,我一定会说,CCP万岁!
              • 这麽多年了,就是这几句,要民主,要开放这,开发那的。你们要是真的有理想,有兴趣,有爱好,就向耳朵学习学习。整点像样一点的东西出来。不要光含口号。
                曾经和这坛子里一位“著名ID”探讨一番,发现这么多年了,他连中国现阶段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基本形态都搞不清楚。一张嘴就是民主,自由。至于怎么民主,怎么自由?从不涉及。一旦提出质疑,一顶5毛的帽子就压下来了。无语啊。
                当年64的精英们也出国20几年了。至今还没有看到几篇像样的对中国问题阐述文章。按理说,他们当年也是能读书的,也有理想,也有热情,出国后,又有资金支持,也有全方位获取信息的途径,可以全世界的周游了解各国的民主实践。可是20几年过后,现在有什么?除了每年64的时候出来一下,还有什么?没有一篇关于民主实践的东西可以说让人们侧目的。抛开政治不说,就当是学术研究也行啊。反倒是国内的很多人却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不说了,反正你也不爱听:))

                看过耳朵以前关于犹太人的小文,很是不错。支持一把。
                • 抱歉,我看不出这如何算是什么象样的'雄文'。感觉是一个闺中少女看了本小说后的写的心灵感悟什么之类的,本无可非议,但若非要上升到什么高度,勉为其难了。书,真的白读了。另外,中国怎么回事,应该怎么着,当局者恐怕都是心照不宣的吧?
                  • 不知道你为什么如此激动? 认识耳朵? 她欠你一大笔钱?
                    • 你是如何看出这些的,红卫兵? 以后不跟贴就是了,成了吧?
                      • 一口气发了十个长帖子,岂不是激动?人家辛辛苦苦写了这么多文章,写的又好,你没有一个好字,却没完没了地质问人家为什么不讨论茴字有几种写法,岂不是跟她有仇?
                        • 天地良心,你看看上面,'欢迎原创!一个 疑问...', 你怎么看出我不尊重LZ的原创劳动呢? 只是个别地方不清楚想问一问,LZ不想说,也就罢了,谁知道她给整出来个CCP来,有点此地无银的味道,结合LZ以往的倾向,不得不有感而发。另外,如果不喜欢被评论,何必放论坛上呢?
                          • 主要是你的情绪不稳定,不信任你这个ID,最终的结果也是被你咬一口。
                    • 我倒觉的是他欠我一大笔钱。
                      • 我错了,真心向你道歉,好奇心驱使翻了你这个贴子,如同不小心看了人少女的的笔记,罪过,以后注意。Enjoy吧!
                        • Oops. 你象个驴子一样,东一蹶,西一蹶,沉下心来,好好想想问题吧.我不认为中国的文化是完美的,有很多糟粕,需要和其他文明交汇,学习其他文明先进的地方,但要完全否认中华文明,我不赞成. 你赞成吗?
                          • 说人是驴子,这个在中国文化里可是骂人的话,看来虽然把自己抬的高高的,可股子里还是没有脱离低俗, 你接着自恋吧你。另外,如果你认为CCP为主的党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真的不知道你都读了什么书。本不想提CCP,是你先此地无银三百两的。
                • 谢谢支持,我个人是比较着重于文化的比较,而且加拿大也有这样的天时地利,至于不同的ID,可能都有不同的侧重面,那就各显其能吧.
                  "反倒是国内的很多人却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就当是学术研究也行啊",就是这么回事呀. 国内的网站上不乏看到剖析的很深刻和到位的文章.
                  发言只要不对某些人的胃口, 又是家庭妇女,又是白看了书,而且连我的立场也可以被总结为"坚信CCP就应该是独裁专制,应该永远地用欺骗、恐吓和暴力的手段维持这种状态,那是你自己的立场." 政务的老枪不是专门去GOOGLE我的言论了吗?找到了什么?这样的人啊, SPEECHLESS AND HOPELESS.
              • 一听,你就是个大嘴巴。这个世界上的道理不是嘴说出来的,不是你的逻辑三段论推倒出来的,是拳头打出来的。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放开党禁",党禁就开放了吗?你以为你是神? (神,对不起了)
                • 对,道理是枪杆子里出来的, 是吧?
        • 既然你很喜欢参与中国有关的实事政治话题, 不如你改为研究中国近代当代史和中共党史, 我觉得对了解中国现在为什么是这样更有意义, 而不是什么西方神学宗教史之类的, 建议而已, 爱听不听了.
        • 我倒宁愿相信你是阅历浅、年纪轻而已,也许再多读读不同方面的书,丰富一下阅历,多思考一些,看世界的视角会更宽广一些。如果你非要把自己放到一个'家庭妇女'的水平,这个也无可厚非的。
        • 你身在无数中国人向往的自由世界,享受着自由的空气,却要代表他们对民主自由说NO,不知道是何道理。
          • 民主自由,如同一种植物,有些地方能长,有些地方不能长。在加拿大能长,在中国未必能长。
            • 对,民主自由,属于西洋的玩艺儿,我们中国不稀罕这个!正如番茄,虽然好吃,但中国种不出来!
              • 让我们假设,根据你的论证,民主自由适合于中国。然后呢?下一步你要做什么?
                • 不就看你们的了吗?装糊涂。民主适合中国,可是你们自己说的:'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更好,这和机器工业比手工业生产更好一样,在外国如此,在中国也如此。而且也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民主,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民主。'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7日 《民 主 与 国 情》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民 主 与 国 情

                    当清朝晚年,最初有人提倡洋务运动,主张学外国人造枪炮、办工厂的时候,曾遭受一种激烈的反对。反对者并不能否认外国的确靠了枪炮机器而比中国强,但他们说这一套都是外国人的东西,决不适用于中国。提倡洋务运动很坚决的薛福成在当时就曾如此说过:或曰:以堂堂中国而效法西人,不且用夷变夏乎?是不然。夫衣冠语言、风俗,中外所异也;假造化之灵,利民生之用,中外所同也。

                    这个道理。到了现在看来,自然更谁也不能发生疑问的了。

                    原来,科学为求真理,而真理是不分国界的。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科学,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科学。外国的水是氢二氧一,中国的水也还是氢二氧一;外国的大炮是那样造成的,中国的大炮也同样是那样造成的;外国在“声光化电”之学上已经研究出了许多道理,这些道理移到中国来也还是有用。——既然外国已经先发展了这些科学,而中国还没有,那就没有办法,只好“用夷变夏”一下,从头学起来。

                    现在固然再也没有顽固派用国情特殊,来反对科学——自然科学的真理了。只有在社会现象上,顽固派还在用八十年前顽固派用过的方法来反对真理。曾听见有一位乡下老先生说:中国人坐汽车会发晕,这就证明汽车只是外国人的玩意。现在却有些已学会了坐汽车的先生们说:中国人民倘过民主自由的生活,就会出乱子,所以民主只是适用于外国,不合国国情,岂不是同样荒谬么?

                     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更好,这和机器工业比手工业生产更好一样,在外国如此,在中国也如此。而且也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民主,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民主。有人说:中国虽然要民主,但中国的民主有点特别,是不给人民以自由的。这种说法的荒谬,也和说太阳历只适用外国、中国人只能用阴历一样。

                    所以,卜凯教授说得好:“民主方式即为科学方式,科学理论不分国界,对任何人皆可适用。”孙哲生先生也说:“中国不能与世界分离,我们要与世界各国图共存,必须适应世界环境与潮流。”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7日 原标题《民主即科学》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劝你说话不用遮遮掩掩的,不用就说'未必',直接说'不',就行了。
              • "不" 和 "未必" 是有区别的。"不" 是100%的否定,"未必"是不能确定的意思。你不知道这些吗?你挺有红卫兵搞大批判的驾式。
                • 你应用实际根据支持你的观点来说服人,而不是扣帽子。你的假定,'民主自由。。在中国未必能长'也没有否认民主自由在中国的可能性,你又如何认为中国压根就不能谈民主自由了呢? 楼主自己尝到民主自由的好处,却代表中国人说他们不需要民主自由,'代表'都成了习惯了吧?
        • 耳朵啊,怎么读了一肚子书,还那么大火气呢?看你写的东东,还想赞你一句心如止水呢,迎头“扑”的一口三昧真火。真是佛祖也可作狮子吼啊。
          • 你浮出水面了? NICE TO SEE YOU. 有些ID可以把我身上的天使引诱出来,有些ID可以把我身上的魔鬼给引诱出来.要继续"心如止水"就要多和天使ID们打交道,你也是其中一位. :)
            • 脸一直红到了耳尖啊。又找到了新枷锁,就又有心情自由呼吸啦。这回让我看看,谁敢惹咱俩?啊啊。。。。。?喜欢王朔的这一段,把个卡通熊人写活了。
              • : )
      • 西方也许有这样的集团,东方都是各自为阵,没什么集团。
    • 不得不说, 从那些地方来加拿大的华人比我们这些要有故事得多. 那是真的是见识过什么叫沧桑. 我钦佩他们所坚持的那些很中国的东西, 因为现代的中国教育里没有那么纯粹.
      • "沧桑",这两个字用的好. 有点象是做一个社会科学的对照试验,因为大家对亚洲的日本,台湾,南韩,香港等比较熟知,这些地区和国家有类似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儒家的一些传统价值,越南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还富有中国儒家的价值观,
        中国大陆目前这两样都暂缺,所以要想感受中国儒家的传统价值,越南华人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对象.
        • 这个说的有道理,其实就对儒家的传承,世界任何地方的华人都好过大陆。继承的最完整的还是台湾。当然儒家的东西有两面性,也不是都好。台湾,日本,韩国基本上就是儒家的东西再加上西方的制度,只是比例问题。
          其实有时候,当我们去探讨什么样的制度适合中国的时候,还是要结合现状。中国现在的情况我觉得通过几十年的教育已经是一个很糟糕的情况,就像没有路基你建设不好路面。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的西方人士来中国开办学校,传授西方的价值观。我觉得也许我们这些人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比如回国做义务教师。当然少数人的力量有限,不过还是有价值的。
          • 新中国建立后,发动了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还有邓小平只强调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冲击极大,
            但是历史都是有因有果,有前有后的,从目前来看以前,似乎不难看出其荒诞和谬误,但要考量到当时的历史背景,都有深刻的原因在后面.

            看了"中苏关系史纲", 大概就对CCP建国以来采取的方针,政策有个了解. 非常不容易,新中国的重,轻工业,陆,海,空军,科技,医疗,教育等系统的建立,绝大部分是靠苏联, 靠别人就要看别人的脸色,接受别人的思想和控制,有时甚至于要低三下四, 最后受不了,闹崩了. CCP是犯了很多的错误,有些甚至是难以挽回的错误,但就这样摇摇晃晃的走到现在,看看苏联,再看看中国,你就明白了中国人的容忍也终于获得了一定的收获.

            我们一定要学西方,市场经济不就是学西方的吗?制度上的也会慢慢的学到. 但是提前警告,如果中国各方面和美国都差不多了,这个地球也快完了. 要牢记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极其有限的.
            • 邓是实干家,只知道得把经济搞上去,并不像毛那样有哲学思考。
              毛是在探索一条打碎几千年王朝循环的路子,尽管不成功,但他确实做了实验。

              邓,思路简单,就是搞市场经济,政治上压住。但给后人留下很多难题,比如如何避免执政者的腐败这道两千年的难题,到现在也尚无良法。

              一些民逗很简单地以民主,自由,选举为答案,但未见切实的操作步骤,也未见其回答如何使中国民主化后会比印度,印尼,菲律宾好的问题。
        • "沧桑",这两个字用的不好. 因为没个人都只经历着历史长河中的一点而已. 并且很多人演绎着"瞎子说象".
          • 也有道理。所以我也说了满华叙诉的仅是她自己的经历,不代表我的或其他人的感受。但因是改编她的故事,就一定要先忠实于她的叙诉。
            我着迷的是这个国家的历史背景。起实我已经想好怎么去大幅度的修改这个故事,

            比如加点亲情和爱情的内容,让满华在广西农场结识一南越的男沧桑帅哥,南北越的华人思想是有差异的,这样就会有DRAMA,他们相爱的发疯,男的先冲出农场,女的也要跟着,老爸老妈坚决不同意女儿去偷渡,一边是爱情,一边是亲情,最后亲情占下风。

            再继续:两人历尽屈辱和艰辛一前一后来到加拿大,机场见面相拥相泣,一定要赚够你们的眼泪。

            再继续:克服你们可以想象的初来加拿大的困难和不适应,前后有了三个小孩,但无法照顾,只有送到社区的一家基督徒家去托管了几年,等一切都走上正轨后,再把小孩接回来,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孩子们已和父母有了很大的代沟,在学业和交友等问题上和满华产生了严重的家庭矛盾。满华的父母在广西农场也都离了世,当满华带孩子们回农场祭奠自己的父母时,在父母的坟前,满华回顾自己的一生禁不住感叹:自己拼死拼活的杀出一条生路来,想给自己和后代一个无忧,自由的生活,没想到自己和完全西化的孩子们之间的代沟和父母阴阳相隔的距离差不多一样深远。
    • 雄文。非常翔实地介绍了近代越南华人的迁徙及文化的漂泊。
      • 雌文!(因为LZ是女的)
    • 也说满华和我们 ----
      这篇文章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就是因为这个”文化的无根性”. 不仅仅是越南的华人, 还有那些从马来西压等国家来的, 虽然他们说他们自己是中国人, 是出生在XXX的华人, 他们也说广东话和官话(普通话), 但是跟他们交往久了, 会觉得他们的精神上没有归依. 他们嘴里的中国, 和ROLIA上很多的中国人口里的中国是不一样的 – 那是个在地理位置上还存在的, 但精神上他们不确定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这种精神上的无根比物质上的匮乏更意义深远. 像ROLIA上的我们, 可能绝大部分都有着相似的生活轨迹: 生于新中国, 长在红旗下, 考过高考, 经历过改革, 等等. 不管我们对留在大洋彼岸的出生国如何, 但我们对她的感情大概这一辈子都不会变. 换句话说, 我们至少不会去考虑”有没有根”的问题.

      但对像满华他们这一群人来说, 他们像我桌上的LUCKY BAMBOO一样, 根不知道应该扎在哪里, 暂且就只好在水里飘着.

      也许这个无根性, 解释了一些为什么他们一旦选择某个宗教, 往往比我们 (大陆来的新移民)更彻底, 和无杂欲.

      说起在他们的身上看到的儒家的谦卑敦厚和与人为善, 又跟我在其他地方来的华人----- 比如台湾, 不是很相同. LS有位说的关于台湾如何继承儒家的贴子. 我同意--- 台湾跟大陆比起来, 在保留中国传统方面要做得多得多. 但要说因此台湾就可以代表儒家的精神,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 在那些从越南, 马来西亚等国家过来的华人身上, 我看到的那种沉淀在行为谈吐里的质朴, 那种发自骨髓里的对那种信仰/标准的忠诚, 在台湾人身上看不到. 台湾人对儒家的理解和继承已经发展了, 而满华他们的继承还是很原始, 因而很纯粹.

      借此顺带回了LS哼哼的贴子: 你不喜欢我用沧桑, 是不是觉得这个词太广泛, 而我用在一个个体身上就很不恰当? 你也许在想, 每个人都可以对沧桑有自己的诠释. 个人的经历都是 “瞎子说象”, 要沧桑谁都沧桑. 是, 我同意.

      我说满华的经历沧桑的意思, 是相比较我们, ROLIA的这一群人来说的. 我想, 我们这一代应该还算比较幸运的一代, 没有遭受过极端的经历, 比如战争, 饥荒, 逃难, 等等. 满华所遭受的, 还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遭遇, 是一代人, 一群人的共同遭遇. 他们所经历的势必影响他们这一生, 还有他们的后代.

      若干年前, 也许我们都起步于”同是中国人”, 但若干年后, 我们最终分歧.

      所以, 我说沧桑.

      • 这个写得好啊。几十年以后,弄不好,或者也可以说弄得好,我们的子孙就如你所言呢。
        • :-). 是啊, 我们这拨人的子孙也会有他们特定的印记. 他们跟我们(他们的父母辈), 跟台湾香港来的, 还有满华他们的后代, 都会不一样.
      • wow. 欣赏你的"沧桑". 又是一个不同的切入点,观察的更细致,到位.
        文化的无根性-----很有意思的说法,值的我想一想.
        沉淀在行为谈吐里的质朴------非常准确. 这的的确确是我和他们接触后的感觉.
        一旦选择某个宗教, 往往比我们 (大陆来的新移民)更彻底, 和无杂欲. ------我接触的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的是在加拿大出生的,有的很小就过来了,所以他们的宗教信仰,我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身上真的有一种让人感到亲切和舒服的感觉.
        • 我写的只是我自身的一些观察和感受而已, 比不上你文章的广和深. 谢谢你给了个比较全面的描述, 关于那个特定的地域和时代和那一群人.
      • 海外华人和原居住地的华人有很大的差别。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还是因该多去看一看。我在台湾前后住了有一年多,也去过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所以我的任何结论不只是来与书本,网上,或者是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