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Ad by

拆迁记(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自从户口一冻结,总是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时不时的传出.终于在1年前,有可靠消息说,我们这几条胡同是不会拆了,属于要保护的老房子.住户们半信半疑,因为我们整条胡同都是临街房,不是四合院.在其他人都在打听小道消息时,我爸正在忙于和隔壁的副食店打官司. 隔壁原不是副食店,户主和我爷爷一样在解放前是做生意的,在抗日战争胜利的45年,从当时北京的回民大汉奸马良手里买下这几间铺面房. 马良急着逃命,以极低的价格出售了他的全部房产. 隔壁这位检到了便宜,得意了好一阵.然而风云变幻,世事难料,还没过几年就解放了,他和我爷爷都成了’小业主’,成了被改造的对象.房产自然也充了公, 不过大家还是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只是要向房管所交房租.在文革刚开始的那年夏天,这条胡同又喧闹起来.红卫兵知道这些住户的历史,他们在解放前大都是些做买卖的,家里没准还藏着钱.于是对这些住户进行挨门逐户的搜查,上房揭瓦,掘地三尺,连女人的鞋都要拖下来,看看有没有’浮财’. 到了隔壁,还真从他们家搜出了几个金元宝,外国银行的存款单,和这房子的房契的影印件.这家的男人当天就成了红卫兵皮鞭下的冤魂. 女人和孩子被扫地出门,房子没收,成了国营菜店.菜店总把菜堆在我们门口,每当他们卸菜,就有几个圆白菜,或是西红柿土豆,滚到我家门口里,成为我们免费的午餐. 菜店逐渐加大了营业范围,地方就显着小了.先是挤,后是借,最后是抢,我家的一间房就这么不见了,成了他们的酱菜房.我们家人经过多年的运动,变的胆小如鼠,况且房子已是公房,何必再争呢? 就是在后来,文革结束后私房落实政策,我父亲也没想到去要回来,以为能把私房连同房契要回来,就念佛了.可是,当户口一冻结,这房子有可能永远消失的时候,他忽然很想把它要回来.于是,找当年的副食店领导,当时的邻居,也就是目击者, 房管所,和副食店争,吵,打官司,终于又要了回来.那张古老的地契启了大作用.”不容易啊!要是以前,和国营单位打官司,对簿公堂,连想都不敢想.民不与官斗吗.现在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是进步多了,民间的官司,只要你证据确凿,法院还是会秉公受理的” .从我们家这场官司看出来,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对于民间的纠纷,老百姓还是有说理的地方.如果遇到个别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 只要有证据,不断上诉,还是有可能搬倒的.这一方面说明国家的法制在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不希望民间的矛盾激化,影响当前稳定的局势.这一点,从我们家房子要回来后又发生的故事里也能看出来.

当官司打完,爸还不消停. 因为大家都对拆迁失去了希望,所以纷纷开始修建,装饰起老房子来.以前风闻要拆迁时,那些私房房主们就懒的收拾房子,反正是要拆了.有些房子塌了一角,房主一直用碎砖头垫着,预备着再塌.现在既然没消息,就又打起房子的主义来.我们的房子是标准的铺面房,前面一间开店,后面住人.爸又把他装修了一番,打算把它租给做生意的,或是自己开个小买卖也行.花了几万块,刚完工1个月,建委的拆迁通知就下来了.爸爸真是沮丧极了.生意做不成不说,装修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就全都泡汤了.爸爸开始到处打听,搜集国家任何关于拆迁的补偿政策,我们家因此多了一箱的红头文件复印件.爸对它们认真研究,结合他刚打完官司的经验,他认为只要争取,建委没准会考虑这些靠房子作生意的人的利益的.你拆了人家的房子,就等于断了人家的路.虽然我们家不靠这房子吃饭.他和建委反复交涉,咨询律师,向刚被拆迁的人打听,不停奔走,还真让他算着了,国家有规定,对于以房子作为生意手段的拆迁户,装修和生意本身都要折价到补偿款里.规定是有,但建委和房改办可以不执行.所以就需要上下奔波.建委不愿因这些小事影响拆迁的进度,国家也不愿看到这些小矛盾激化,于是我们这条胡同的拆迁补偿价就被提高了.经过这次拆迁,爸爸成了”房迷”.他对国家的政策是那么的了如指掌,对建委的门道是那么的熟悉,甚至对他们的心态都那么的门儿清,以至于让我觉得他该开一家”国家就拆迁政策研究咨询公司”才合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