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他们讨论的太空洞,让我发点科普读物:学习贝多芬(1)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贝多芬的一生是喜剧的,因为:1.他的一生有音乐的陪伴;2.他把所遭受的痛苦当成了人生的阅历。 3.他在临终前增说过:“诸君,喜剧束了。”

贝多芬的音乐生涯结束了,但是动听的传说已经开始了……


贝多芬苦难的童年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他愚蠢的父亲急切地想利用这一点来赚取名利,逼迫小贝多芬整天练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在贝多芬的记忆中,他根本就没有享受过父爱。

上天又偏偏赐给贝多芬一副粗陋的外表,外加身材矮小粗壮-即使成年后也不过1.58米,他的外貌使他从小就遭人讥笑,成年后也难于幸免。

清贫的家庭,粗暴愚蠢的父亲,不惹人喜欢的外貌,所有这些构成了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后的反叛性格和强势作风,也造成了他成年后粗俗的言谈举止。贝多芬被许多同时代的人描述成“粗鲁、固执、脾气暴躁,只要心情稍有不好,就隨时隨地乱吐痰。”

他的童年虽然艰苦,但是,这也造就了他坚强勇敢的性格。所以,我们说:他苦难的童年造就了他伟大的一生!!!!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不给他欢乐,他自己创造了欢乐赠与这个世界。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来自方方面面的束缚,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完全可以自由的。贝多芬的《欢乐颂》写于晚年的贫困和孤独中,但从这音乐中,我们却感觉到他是富有和幸福的。

贝多芬没有被他老爸逼疯,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真是一个奇迹。也许能这样理解,老爸是他憎恨的对象,但是他没有拿音乐当作出气筒。音乐反而成为他避难的港湾。在一部糟糕的好莱坞电影《Immortal Beloved》里,你能看到贝多芬在酒醉的老爸的训斥之下从老虎窗逃出,奔向湖泊,躺在水里。最后变成了群星闪耀下的《第九交响曲》。我觉得这段是里面最经典的


吴敬琏有一次在访谈中,大意说很喜欢贝多芬,但生活中很少听,因为他觉得贝多芬的音乐充满斗争性,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狂飙,自己生活工作中常要辩论和争吵,所以休息下来后就不大听,喜欢听莫扎特。我想他的看法在一定人群中具有相当代表性。

我们似乎没有过多理由指责里查德克莱德曼改编的贝多芬音乐,因为他确实给许多人带来了健康的欢乐。而贝多芬交响曲的录音也完全饱和了,没有必要再一遍遍录制。 确实,听他的音乐,对聆听者自身也有要求,不是在音乐理论上,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一颗衰老、厌世、无动于衷、没有激情冲动的心是不会喜欢听他的音乐的。


找个Carlos Kleiber指挥的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一遍又一遍地听,记住一首再听别的。千万别走马观花刚听一首,又去听别的,或就再也不听了。只留个直觉印象是不行的。感受嘛也不一定非要多谈,音乐感觉特好的人往往不善于文字语言的情感表达、说话吞吞吐吐的也很多,这不要紧。所以关键是多听,兴趣是多听培养出来的

贝多芬之所以伟大正因为他是人不是神!上面朋友们所提到的都是贝多芬“大”的一面,这是众人皆知的,很难写出什么新鲜东西来,也容易将贝多芬过分神话。我干脆唱个反调,展现一下贝多芬人性化的一面。

只说一首曲子Rondo a capriccio Op.129 ,回旋随想曲,一个极具个性的曲名"Rage over a lost penny",翻译过来就是《丢失一分钱的愤怒》,为了一分钱不但动怒而且还把它表现到音乐上,够可爱的吧,有人因此嘲笑贝多芬是个吝啬鬼。我真的想不出在当时一分钱能买什么,也许一个鸡蛋?一杯啤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证一下。对一个酒鬼来说,为丢失一杯啤酒而愤怒决不过分。听音乐的妙处出来了吧,不但能听到声音,还能通过音乐了解作曲家的品行、嗜好,考证古代经济,生活习惯等等,乐趣无穷。 其实这首作品里的愤怒成分并不明显,更多的是德国式的较真儿、忙中出错后的自嘲,同时也显示了音乐家的作曲天赋。后人一般不把贝多芬的幽默感作为他的标签,但贝多芬的确是一个很好玩儿的人,在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贝多芬的幽默跟莫扎特那种穿着开裆裤,上房揭瓦的小顽童还不一样,更象一个五大三粗的老爷们儿在追求完美的空闲跟自己打趣,甚至能听出自恋和自卑。 把贝多芬表现成人还是神?这在国际乐坛争论了多年。神话贝多芬并不难,因为他有旁人望尘莫及的资本。今天我们把他从神坛上请下来,不更能体现人类自身的价值吗?难道这不是对他的尊敬吗?贝多芬是人,我也是人,如果说四海皆兄弟,我会为有这样的兄弟感到自豪、骄傲。他超越的不是人性,而是自我。

每当我听到这首小曲,就象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贝多芬皱着眉头跟自己过不去,总是忍俊不已。

KISSIN的那张《THE GIFT OF MUSIC》DVD中有这个曲子,老贝写得有趣,小K弹得更有趣,好玩得不得了。

其实这首作品里的愤怒成分并不明显,更多的是德国式的较真儿、忙中出错后的自嘲,同时也显示了音乐家的作曲天赋。后人一般不把贝多芬的幽默感作为他的标签,但贝多芬的确是一个很好玩儿的人,在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贝多芬的幽默跟莫扎特那种穿着开裆裤,上房揭瓦的小顽童还不一样,更象一个五大三粗的老爷们儿在追求完美的空闲跟自己打趣,甚至能听出自恋和自卑。

如果一个从没有过爱情的人怎么可能创作出象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六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悲怆奏鸣曲……这么些作品呢!?

他的《致远方的爱人》可能不如舒伯特的歌曲般委婉动人,但是贝多芬的深情真意不仅是感人至深的更是荡气回肠的。

爱一个人并不是一定是厮守在一起的,远方的人相隔万水千山却更能激发心中炽热的爱恋。

托尔斯泰说克鲁采奏鸣曲是描写男女欢爱的,也有人说托尔斯泰说得不对。但无论如何贝多芬的音乐总是非常Vigorous,最突出的代表就是第七交响曲的末乐章。



贝多芬入门曲目:

交响曲: 第5号,c小调, 第6号,F大调, 第9号,d小调,第二乐章、第四乐章

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 小提琴浪漫曲,F大调 钢琴协奏曲第5号,降E大调“皇帝”

独奏器乐作品: 钢琴奏鸣曲:第23号f 小调,“热情”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他们讨论的太空洞,让我发点科普读物:学习贝多芬(1)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贝多芬的一生是喜剧的,因为:1.他的一生有音乐的陪伴;2.他把所遭受的痛苦当成了人生的阅历。 3.他在临终前增说过:“诸君,喜剧束了。”

    贝多芬的音乐生涯结束了,但是动听的传说已经开始了……


    贝多芬苦难的童年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他愚蠢的父亲急切地想利用这一点来赚取名利,逼迫小贝多芬整天练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在贝多芬的记忆中,他根本就没有享受过父爱。

    上天又偏偏赐给贝多芬一副粗陋的外表,外加身材矮小粗壮-即使成年后也不过1.58米,他的外貌使他从小就遭人讥笑,成年后也难于幸免。

    清贫的家庭,粗暴愚蠢的父亲,不惹人喜欢的外貌,所有这些构成了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后的反叛性格和强势作风,也造成了他成年后粗俗的言谈举止。贝多芬被许多同时代的人描述成“粗鲁、固执、脾气暴躁,只要心情稍有不好,就隨时隨地乱吐痰。”

    他的童年虽然艰苦,但是,这也造就了他坚强勇敢的性格。所以,我们说:他苦难的童年造就了他伟大的一生!!!!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不给他欢乐,他自己创造了欢乐赠与这个世界。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来自方方面面的束缚,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完全可以自由的。贝多芬的《欢乐颂》写于晚年的贫困和孤独中,但从这音乐中,我们却感觉到他是富有和幸福的。

    贝多芬没有被他老爸逼疯,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真是一个奇迹。也许能这样理解,老爸是他憎恨的对象,但是他没有拿音乐当作出气筒。音乐反而成为他避难的港湾。在一部糟糕的好莱坞电影《Immortal Beloved》里,你能看到贝多芬在酒醉的老爸的训斥之下从老虎窗逃出,奔向湖泊,躺在水里。最后变成了群星闪耀下的《第九交响曲》。我觉得这段是里面最经典的


    吴敬琏有一次在访谈中,大意说很喜欢贝多芬,但生活中很少听,因为他觉得贝多芬的音乐充满斗争性,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狂飙,自己生活工作中常要辩论和争吵,所以休息下来后就不大听,喜欢听莫扎特。我想他的看法在一定人群中具有相当代表性。

    我们似乎没有过多理由指责里查德克莱德曼改编的贝多芬音乐,因为他确实给许多人带来了健康的欢乐。而贝多芬交响曲的录音也完全饱和了,没有必要再一遍遍录制。 确实,听他的音乐,对聆听者自身也有要求,不是在音乐理论上,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一颗衰老、厌世、无动于衷、没有激情冲动的心是不会喜欢听他的音乐的。


    找个Carlos Kleiber指挥的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一遍又一遍地听,记住一首再听别的。千万别走马观花刚听一首,又去听别的,或就再也不听了。只留个直觉印象是不行的。感受嘛也不一定非要多谈,音乐感觉特好的人往往不善于文字语言的情感表达、说话吞吞吐吐的也很多,这不要紧。所以关键是多听,兴趣是多听培养出来的

    贝多芬之所以伟大正因为他是人不是神!上面朋友们所提到的都是贝多芬“大”的一面,这是众人皆知的,很难写出什么新鲜东西来,也容易将贝多芬过分神话。我干脆唱个反调,展现一下贝多芬人性化的一面。

    只说一首曲子Rondo a capriccio Op.129 ,回旋随想曲,一个极具个性的曲名"Rage over a lost penny",翻译过来就是《丢失一分钱的愤怒》,为了一分钱不但动怒而且还把它表现到音乐上,够可爱的吧,有人因此嘲笑贝多芬是个吝啬鬼。我真的想不出在当时一分钱能买什么,也许一个鸡蛋?一杯啤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证一下。对一个酒鬼来说,为丢失一杯啤酒而愤怒决不过分。听音乐的妙处出来了吧,不但能听到声音,还能通过音乐了解作曲家的品行、嗜好,考证古代经济,生活习惯等等,乐趣无穷。 其实这首作品里的愤怒成分并不明显,更多的是德国式的较真儿、忙中出错后的自嘲,同时也显示了音乐家的作曲天赋。后人一般不把贝多芬的幽默感作为他的标签,但贝多芬的确是一个很好玩儿的人,在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贝多芬的幽默跟莫扎特那种穿着开裆裤,上房揭瓦的小顽童还不一样,更象一个五大三粗的老爷们儿在追求完美的空闲跟自己打趣,甚至能听出自恋和自卑。 把贝多芬表现成人还是神?这在国际乐坛争论了多年。神话贝多芬并不难,因为他有旁人望尘莫及的资本。今天我们把他从神坛上请下来,不更能体现人类自身的价值吗?难道这不是对他的尊敬吗?贝多芬是人,我也是人,如果说四海皆兄弟,我会为有这样的兄弟感到自豪、骄傲。他超越的不是人性,而是自我。

    每当我听到这首小曲,就象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贝多芬皱着眉头跟自己过不去,总是忍俊不已。

    KISSIN的那张《THE GIFT OF MUSIC》DVD中有这个曲子,老贝写得有趣,小K弹得更有趣,好玩得不得了。

    其实这首作品里的愤怒成分并不明显,更多的是德国式的较真儿、忙中出错后的自嘲,同时也显示了音乐家的作曲天赋。后人一般不把贝多芬的幽默感作为他的标签,但贝多芬的确是一个很好玩儿的人,在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贝多芬的幽默跟莫扎特那种穿着开裆裤,上房揭瓦的小顽童还不一样,更象一个五大三粗的老爷们儿在追求完美的空闲跟自己打趣,甚至能听出自恋和自卑。

    如果一个从没有过爱情的人怎么可能创作出象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六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悲怆奏鸣曲……这么些作品呢!?

    他的《致远方的爱人》可能不如舒伯特的歌曲般委婉动人,但是贝多芬的深情真意不仅是感人至深的更是荡气回肠的。

    爱一个人并不是一定是厮守在一起的,远方的人相隔万水千山却更能激发心中炽热的爱恋。

    托尔斯泰说克鲁采奏鸣曲是描写男女欢爱的,也有人说托尔斯泰说得不对。但无论如何贝多芬的音乐总是非常Vigorous,最突出的代表就是第七交响曲的末乐章。



    贝多芬入门曲目:

    交响曲: 第5号,c小调, 第6号,F大调, 第9号,d小调,第二乐章、第四乐章

    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 小提琴浪漫曲,F大调 钢琴协奏曲第5号,降E大调“皇帝”

    独奏器乐作品: 钢琴奏鸣曲:第23号f 小调,“热情”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学习贝多芬(2)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聆听贝多芬

      写贝多芬,总是不知道该从何下笔,也许是担心我肤浅的文字无法与他深刻的生命相匹配。独处在整洁的居室之中,闭目,耳边流动着贝多芬的乐曲, 明澈如水,使一度沉醉于东方古典音乐的我顿感一股清凉之风,欢悦,活泼,轻快,没有二胡的孤傲,没有古筝的凄美,也没有琵琶的幽深。

      草地上荡过,最柔和的风;湖面上飘落,悄无声息的雨。真诚地对世界宣告:我们并不高于自然。然后,投入自然的怀抱中,让自己成为它的一部分,“海风唤醒四季”,在风中快乐的奔跑,清新、明快。

      渐渐地,乐曲柔和了下来,但全然没有莫扎特的妩媚,温存,飘逸,像在驻足观望,理解着自然的广阔和深远,博大与深沉,向一切的美好发出爱的呼唤,一颗沉睡了一百多年的心仍在跳动,跳动在这鲜活的空气中……此时此刻,我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在真诚地接受着这份天真,这份含义深远的天真……

      我知道,这空灵的天籁这音是一种心情,一种聊以自慰的心情,这是贝多芬独自一人在维也纳,无奈地学习隐忍时对故园的怀念,对莱茵河的怀念,“青年对着梦境微笑”,是的,我是何等的感动。

      也曾听人谈论过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英雄”,也曾试着去涉足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听过他的《命运交响曲》,感受他博爱的情感,那是伟大的生命,对一切弱小者默默的关注,真切的祝福。但我深知,我无法理解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他让我看到自己是何等的浅薄。表面的轻美、空灵哪里体会得到他生命的深刻、灵魂的不朽?只有被他那饱经沧桑而风韵犹存的乐曲感动着、感动着……

      我认为贝多芬的音乐还会流行的.因为,贝多芬音乐带给人们的震撼是多长时间也抹杀不掉的。另外,我们尊崇他为音乐巨人,不只是指他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那种坚韧不拔,执着于理想的崇高精神。但是,我所说的流行并不能取代时尚。新世纪就要去探索一些新的东西。我所说的流行是指贝多芬的音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我虽然敬重贝多芬,但是,我也不希望大家都迷上古典音乐,而停滞不前啊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老子四十九章

      这也是老子说的。因此如何融会贯通、行知于行,确实为艺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注释见内:
    • 学习贝多芬(3)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老实说,关注古典音乐应该是从贝多芬开始的了。不过也就是那个年代我也从来没有放弃其他类型的音乐。比如摇滚、乡村、爵士等等,时不时地来上一段。渐渐的由于对历史的兴趣,对古典音乐的关心更多了一些。一段时间里更是觉得贝多芬的某些类型的作品更有感染力。……我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对音乐家及其作品喜好的阶段性和循环性。渐渐的开始远离了贝多芬,不过前些年开始又开始回到了贝多芬的身上。不过关注的作品却不一样了,说得明白一些的话,原来喜欢的大作品,除了协奏曲之外几乎不太听了。这些年的贝多芬更多的是室内乐、器乐独奏等小规模的作品了。这样一来的话,我倒觉得即便是贝多芬,即便是贝多芬同一时代的作品,按照不同类别的作品其作品风格就完全不一样。这就有些像一个人的性格多面性一样了。交响曲作品的话,更多的被人联想到贝多芬那五是不可处于抗争、搏斗的形象(即便如此,交响曲作品中的作品之间也存在着完全不相容的性格,这里就不多说了),不过他的两个作品群的情况就不是这样的了。

      用三根支柱来形容贝多芬的交响曲作品群、钢琴奏鸣曲作品群和弦乐四重奏作品群的说法不尽全面,不过我们不妨来粗看一下这三根柱子。交响曲作品的话,更多的是在大型的音乐厅,并考虑有市民们聆听的具有更多社会性的作品。作品的性格自然或多或少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文化内涵的,当然也少不了政治上的某种倾向性。既然出自贝多芬之手,作品中反映出贝多芬的某一个性格侧面也不难理解了。不过纳粹也好、列宁也罢,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起码贝多芬不知道也不会考虑他们写作那些作品的。有一个问题是贝多芬的作品,即便是交响曲作品有没有可能被后人们无形之间概念化了,我觉得这也是可能的。这涉及到音乐演绎的历史问题(可归类到音乐社会学的范畴),不但是贝多芬的作品,即便是贝多芬留给我们现代人的人生像,我也觉得在某种程度的被概念化的了。概念化就是一种类似摄影一样的处理,概念化了的贝多芬及其作品就像是有色彩偏差的彩色照片,可能是色温偏高、偏低等等,以至于后来的那些政治家们对其的利用和谋求对自身的粉饰行为。

      钢琴奏鸣曲作品群,更多的是反映了作为具有职业钢琴家水平和创新作曲家风貌的一个作品群。同时,贝多芬本人的人生情感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我觉得这个作品群中的贝多芬形象可能更加个人化一些,少了许多交响曲作品中的社会性,多了一些贝多芬个人的情感(如他的多次的单相思恋爱等等)。另外,贝多芬的先锋性还在于作品对键盘乐器的先半拍的性能要求(要求更广音域的键盘乐器)。这也是钢琴乐器历史上少见的事情,影响钢琴乐器发展的几位著名的音乐家中,贝多芬无疑就在其中。除此之外,贝多芬整套奏鸣曲的创作本身就是一套作曲上不断创新的结晶,特别是中期、后期作品群,这一点也是相当显眼的。如果这一点用一个力学上运动加速度来形容的话,从中期的奏鸣曲作品群到最后三部作间的作品结构、方法等的革新“运动加速度”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当然纵横其人生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也或多或少的反映了贝多芬各个时期的人生像和他的情感。 [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

      弦乐四重奏作品群的特点就是抽象。那是为多个音乐素养相当高的,具有相当高的演奏水准的音乐爱好者们小圈子的作品。这一点正好和他的交响曲作品完全相反。作品的技术含量及音乐的构成内部的发展、展开,整个和声系统都是相当复杂的,当然不是照顾普通听众的作品。当然,这也是贝多芬最有技术和艺术价值的一个作品块。毫无疑问,这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套作品……

      贝多芬的性格应该是怎样的,我想对贝多芬作品的了解(哪怕就是上面说的三根支柱类作品的话),会有一个似乎模糊不清的形象出来。和他的人生境遇也有关系,既有性急的一面,也有持之以恒的一面。后者是针对他三个支柱产品的有序发展和循序渐进的整体而言的。而前者的话,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就会有许多突兀的表现上感受到(我对此的戏言是贝多芬耍性子了:))。……
      < r o l i a. n e t >
      贝多芬作品对后人的影响太大了,这种影响自然也有正负。所谓的负,更多的来自于对贝多芬的概念化处理。作为文学来说的话是一回事儿,不过从音乐史的角度来看,像罗曼·罗兰等的著述确实起到了一些将贝多芬及其作品概念化的作用,我虽然也非常喜欢罗曼·罗兰的那些著述,不过其负面的效果也是让人遗憾的事情。不单如此,贝多芬作品演绎上的概念化更令人担心,特别是现在大家人手一张“月光”、“命运”唱片的年代,某一本评论杂志给某个媒体的评价,美其名曰标准演绎之类的,那才是让人绝望的很。好像离开了这样的演绎就不成为贝多芬作品了似的。我倒觉得贝多芬诸多的作品具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也就是作品本身能够包容更多风格的演绎。还有一点,贝多芬作曲的风格、作品的结构,包括其和声处理习惯等都不应该是标准,贝多芬的作品也仅仅是各个年代、地域千千万万作曲家作品的一部分,即便是贝多芬同时代的作曲家们也有采用不同方法作曲的音乐家,应该尽量避免自然不自然的将其他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与概念中的贝多芬及其作品作比较。况且那也是没有意义的比较……

      看到各位谈论贝多芬,也想参合进来。呵呵,有问题请各位给与斧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啊?您把该帖移这儿了,也是ZT?偶原以为是您自个儿写的哪。让偶下午晕了一阵子。
        • 我哪有时间写这个,能都看一遍就不错了
    • 讨论贝多芬是为讨论莫扎特作铺垫,趁老迷在睡觉,能不能搬一点莫扎特的东东来造造势?
      • 这么简单的东西在图书馆,家庭医生的诊所, 街边小书店~~~到处都是~
        • 可见莫扎特的音乐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看见这个"深"字没有?
          • 不深刻的才可以流传这么广~再说, 当年毛选发行量这么大, 你说是什么?~~要不是唱片公司的炒作, 能这么样么?要不是演奏家说mozart难来抬高自己的水平,能这样的吗?特别指出一个, 叫霍罗惟兹的那个~~
            • 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内容才是得以流传(不是流行)的根本;
              • 时代相传的童话,民间传说, 甚至人类的恶习也比比皆是啊~~
              • 好了, 公司请客祝贺中国人的春节, 提前走了~最后说一句回头话,mozart真的不深刻, 虽然很好, 很简单, 很幼稚, 象一个简单的童话,而已~
                • 扣一分,一味简单打压,无实例,让人不服
                  • 来人啊, 把拉偏架的拖下去~~
            • 钢琴演奏界认为, 弹够足够多的曲目后, 能在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之一成为自己的风格,才能称为大师; 而能弹好莫扎特的大师大多很少在青少年, 说明其音乐之深髓需要多年的音乐素养的积累才能表达; 这整是 莫扎特音乐高深之二;
              • 哈~我最近一直在听不是大师的mozart,比如,jazz钢琴师keith jarrett的mozart的钢琴协奏曲,一样和所谓的大师好, 大师,只是唱片公司推销的卖点而已~别迷信~bye~
                • 相信你的感觉, 恭喜你有一颗年轻的心和好的胃口; 但这不能否认有更好的东西存在;
              • kovacevich也不是在大师的名单上, 他的mozart是我最喜欢的之一~~别迷信唱片公司的大师~take care~~
          • 是的, 还有"Mozart Effect", 专们给幼儿听的, 让他们"深刻"地体会莫扎特精神. 我近二十年前刚来北美时就感到西方人过于盲目的捧巴赫和莫扎特.
        • 不错,本文选置一高中讨论版,我归纳了一下
    • beethovan 的精华在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为何入门曲目没有~
      • 独奏器乐作品: 钢琴奏鸣曲:第23号f 小调,“热情
      • 交响曲: 第5号,c小调, 第6号,F大调, 第9号,d小调,第二乐章、第四乐章 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 小提琴浪漫曲,F大调 钢琴协奏曲第5号,降E大调“皇帝” 独奏器乐作品: 钢琴奏鸣曲:第23号f 小调,“热情”--看贴很不严谨
    • 我是科普,也为自己,我先把靶子立在这里,一条一条的批,批评要以理服人.我再去找点老莫的来.
      瞎起哄今晚不能睡觉了.
    • 明儿得到HMV去一趟。和Mahler的交响乐全集摆在一起卖的还有一套Beethoven什么什么全集也在on sale。那天没敢仔细看内容和价钱,怕把自己也给卖喽。明儿去看个究竟的时候,一定不带钱包去。
      • 把名字抄下来给我,其他你就不要管了
        • 去看过了。是Unitel的Karajan's Beethoven cycle – The Symphonies 1-9 (3 DVD set)。指挥:Herbert Von Karajan。乐队:Berliner Philharmoniker。现价$69.99 (original price: $26.99/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