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長屋
德川家康在建設江戶時,首要目的是樹立武士當政的政權,因此,武士門第與庶民階級的居住環境,便有雲泥之別。大致說來,市區內百分之七十都是武士門第宅邸,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一半是寺院與神社,另一半才是庶民的天地。而江戶人口大約是一百一十萬人,其中,幕府臣子與陪同諸國大名到江戶赴任(參勤交代)的家臣,總計有五十多萬人,庶民人口也是五十多萬。五十多萬庶民擠在百分之十五、二百七十萬坪的土地上,居住環境也就不可能稱心如意了。有不少歐美人喜歡譏刺現代日本的住宅是「兔窩」,如果讓他們目睹江戶時代的庶民大雜院,恐怕會瞠目結舌說是「老鼠窩」。
「長屋」(nagaya),正是當時的大雜院稱呼。一般分「表長屋」與「裡長屋」兩種。「表長屋」是店舖兼住居,二樓建築,通常是五金行、雜貨店、蔬菜店、魚販等小商家;「裡長屋」則是這些商店後面小巷的平房,一棟裡長屋有六個隔間,每個隔間只有三至五坪左右。百分之七十的江戶庶民都是住在這種「裡長屋」隔間內。富商大賈自然是又當別論了。
三坪大的隔間,入口處是泥巴地,擱著水缸與爐灶,鞋子一脫,便是四蓆半大的榻榻米房,白天是客廳,夜晚搖身一變成為睡房。廁所與井水、垃圾場設在屋外,大家共用。隔間與隔間之間,只是一面薄薄的板壁,這樣的住居環境,可想而知缺乏所謂的隱私。然而,卻也正是這種東鳴西應的環境,促成江戶人將心比心的人際關係。
日語有一句「井戶端會議」(idobatakaigi),意思是女人家湊在一起擺龍門陣的情形,這正是從江戶時代沿用下來的詞。想想,將近二十戶人家共用一口井的話,女人家每逢洗衣、煮飯時間,必定會聚集在井邊,妳一句我一句聊個沒完,這豈不是跟定時會議非常類似?男人也會於朝晚盥洗時,聚在井邊交談家常。因而「井戶端」在江戶時代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社交場所。用在現代,便成為公園、巷口、公司食堂,甚至是網路聊天室內,女人家們聚在一起東拉西扯的代名詞。
說到這個「井」,其實相當於現代的自來水。基本上,江戶是個填海都市,地下水都帶有鹽分,不能飲用,井裡的水,源頭是井之頭池(三鷹市)與多摩川。德川家康於一五九Ο年遷移到江戶之前,便派人事先調查了給水環境。一六四四年完成了汲取自井之頭池的神田上水供水系統後,一六五五年,源頭來自多摩川的玉川上水供水系統也竣工了。這些上水,都是經由埋在地下的導水管,四通八達地傳送至各個木井內。井是木頭製的木桶,埋在地下的導水管也大多是木製的,要不便是石製的。大概僅有供水系統,沒有社會階級之分吧,江戶城內如此,大名宅邸也是如是。江戶仔引以自豪的條件之一,正是「咱家的洗三水是自來水」。
由於井是木製的,每年七月七日,所有居民都要自動放假一天,齊心合力舉行一次大掃除。大家先將井內的水打上來,再請洗井專家下去洗滌,一切完畢後,蓋上蓋子,最後上供酒P鹽。當天晚上,大概免不了又是一場歡宴。江戶中期以後,挖鑿技術進步,才開始出現深井,可以汲取良質的地下水。尤其是需要大量用水的澡堂與豆腐商店,通常會請人挖掘自家用深井。
至於垃圾,無論現代或是江戶時代,都是令執政者頭痛的問題。江戶初期,人們都將垃圾丟棄在住家附近的河川或空地,第三代將軍家光執政時,人口日益增加,幕府才首次正視垃圾問題。一六四九年,幕府不但命令居民必須定期清掃下水溝,更嚴禁隨地亂丟垃圾。日本人不亂丟垃圾的習慣,原來早在三百五十多年前便已經養成了。一六五五年,更下令各個行政區必須定期收集垃圾,並雇船將所收集的垃圾運到隅田川下流,也正是現代的東京都江東區那一帶,當時那一帶是蘆葦叢生的沼澤地。一六六六年,又制訂了垃圾承包商管制法,專門負責定期搬運垃圾。這種利用垃圾填海造地的方式,一直承襲至三百多年後的今日。
另一個問題是糞便。江戶人既然能夠將垃圾化腐朽為神奇,當然也不會漠視人體的排泄物。日本由於農耕地寥寥可數,早在十二世紀初的鎌倉時代便開始運作一年收成兩次的農耕方式,這和雙季稻不同,是讓稻米和小麥等不同農作物輪番收穫的方式。為了維持農耕地的生產力,肥料是不可欠缺的資源。而糞便正是最有效的有機肥料。
織田信長時代,在京都至九州一帶傳教的葡萄牙傳教士,曾經寫下一本《日歐文化比較論》,書中驚嘆道:「我們是付錢給搬運糞便人,日本卻是搬運人來購買糞便,付錢或米給拉屎人。」《日歐文化比較論》刊行於一五八五年,可以想見,戰國時代便已經有糞便買賣這行業了。不過,這很可能是京都以西是農業先進地域所由。
據說,糞便也有等級之分,江戶城的當然是上等貨,再來是大名宅邸,其次是武士門第,然後是庶民,最廉價的是牢獄。果然是「要問糧食多少,先看糞堆大小」。江戶城與大名宅邸,起初是挑選固定的地方名士負責糞便問題,只要定期派人來清掃廁所,城內與宅邸內的「上等貨」通通免費。沒想到糞便也有行情,年年漲價,這些負責打掃糞便的人士,全都成為富商。結果,惹來一大堆身懷謝禮前來要求分羹的人。後來實在不勝其煩,便改為招標方式。
江戶人的廁所,通常分大、小兩間,而且當時已經有廁紙,正是「淺草紙」,是一種再生紙。廁所當然都有門,不過,只能遮住下半身,換句話說,誰正在拉屎,看門上方的「頭顱」就一目了然。夏天的話,應該很涼快,便祕時不用擔心「嗯」得滿頭大汗;可是冬天呢?光著屁股難道不會感冒?
正話休題,來點閒話。話說江戶末期盛行一種「妾婦道」,力行「妾婦道」的是一些以色藝為業的女子。這些女子應該都是美人胎子,否則不可能在這行出道。當時的小老婆,名目是「雇工」,每個月可以拿津貼。但是,在正式進入雇主的別墅「奉公」之前,通常可以先領到一筆治裝費,至少三、五兩(一兩大約現代的十二萬日圓),碰到情有獨鐘的大名或富商,甚至可得十至二十兩。
最初,妾婦們會儘量向主人與週遭的長工們討好賣乖,之後在主人枕席旁撒嬌賣俏,盡情揩油。一段日子後,於嚴冬某個夜晚,趁主人剛入睡時,故意尿床,製造「大洪水」驚醒主人。這樣連續四、五次,就算是主人再戀戀不捨,通常也會請愛妾另尋一片天。這時,主人又必須掏出一筆贍養費,讓愛妾走得無牽無掛。愛妾呢?表面上哭哭啼啼,內心偷笑著再去找下一個凱子。
各位女性朋友們,如果妳們想同戀人分釵斷帶時,或許可以試試這一招。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德川家康在建設江戶時,首要目的是樹立武士當政的政權,因此,武士門第與庶民階級的居住環境,便有雲泥之別。大致說來,市區內百分之七十都是武士門第宅邸,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一半是寺院與神社,另一半才是庶民的天地。而江戶人口大約是一百一十萬人,其中,幕府臣子與陪同諸國大名到江戶赴任(參勤交代)的家臣,總計有五十多萬人,庶民人口也是五十多萬。五十多萬庶民擠在百分之十五、二百七十萬坪的土地上,居住環境也就不可能稱心如意了。有不少歐美人喜歡譏刺現代日本的住宅是「兔窩」,如果讓他們目睹江戶時代的庶民大雜院,恐怕會瞠目結舌說是「老鼠窩」。
「長屋」(nagaya),正是當時的大雜院稱呼。一般分「表長屋」與「裡長屋」兩種。「表長屋」是店舖兼住居,二樓建築,通常是五金行、雜貨店、蔬菜店、魚販等小商家;「裡長屋」則是這些商店後面小巷的平房,一棟裡長屋有六個隔間,每個隔間只有三至五坪左右。百分之七十的江戶庶民都是住在這種「裡長屋」隔間內。富商大賈自然是又當別論了。
三坪大的隔間,入口處是泥巴地,擱著水缸與爐灶,鞋子一脫,便是四蓆半大的榻榻米房,白天是客廳,夜晚搖身一變成為睡房。廁所與井水、垃圾場設在屋外,大家共用。隔間與隔間之間,只是一面薄薄的板壁,這樣的住居環境,可想而知缺乏所謂的隱私。然而,卻也正是這種東鳴西應的環境,促成江戶人將心比心的人際關係。
日語有一句「井戶端會議」(idobatakaigi),意思是女人家湊在一起擺龍門陣的情形,這正是從江戶時代沿用下來的詞。想想,將近二十戶人家共用一口井的話,女人家每逢洗衣、煮飯時間,必定會聚集在井邊,妳一句我一句聊個沒完,這豈不是跟定時會議非常類似?男人也會於朝晚盥洗時,聚在井邊交談家常。因而「井戶端」在江戶時代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社交場所。用在現代,便成為公園、巷口、公司食堂,甚至是網路聊天室內,女人家們聚在一起東拉西扯的代名詞。
說到這個「井」,其實相當於現代的自來水。基本上,江戶是個填海都市,地下水都帶有鹽分,不能飲用,井裡的水,源頭是井之頭池(三鷹市)與多摩川。德川家康於一五九Ο年遷移到江戶之前,便派人事先調查了給水環境。一六四四年完成了汲取自井之頭池的神田上水供水系統後,一六五五年,源頭來自多摩川的玉川上水供水系統也竣工了。這些上水,都是經由埋在地下的導水管,四通八達地傳送至各個木井內。井是木頭製的木桶,埋在地下的導水管也大多是木製的,要不便是石製的。大概僅有供水系統,沒有社會階級之分吧,江戶城內如此,大名宅邸也是如是。江戶仔引以自豪的條件之一,正是「咱家的洗三水是自來水」。
由於井是木製的,每年七月七日,所有居民都要自動放假一天,齊心合力舉行一次大掃除。大家先將井內的水打上來,再請洗井專家下去洗滌,一切完畢後,蓋上蓋子,最後上供酒P鹽。當天晚上,大概免不了又是一場歡宴。江戶中期以後,挖鑿技術進步,才開始出現深井,可以汲取良質的地下水。尤其是需要大量用水的澡堂與豆腐商店,通常會請人挖掘自家用深井。
至於垃圾,無論現代或是江戶時代,都是令執政者頭痛的問題。江戶初期,人們都將垃圾丟棄在住家附近的河川或空地,第三代將軍家光執政時,人口日益增加,幕府才首次正視垃圾問題。一六四九年,幕府不但命令居民必須定期清掃下水溝,更嚴禁隨地亂丟垃圾。日本人不亂丟垃圾的習慣,原來早在三百五十多年前便已經養成了。一六五五年,更下令各個行政區必須定期收集垃圾,並雇船將所收集的垃圾運到隅田川下流,也正是現代的東京都江東區那一帶,當時那一帶是蘆葦叢生的沼澤地。一六六六年,又制訂了垃圾承包商管制法,專門負責定期搬運垃圾。這種利用垃圾填海造地的方式,一直承襲至三百多年後的今日。
另一個問題是糞便。江戶人既然能夠將垃圾化腐朽為神奇,當然也不會漠視人體的排泄物。日本由於農耕地寥寥可數,早在十二世紀初的鎌倉時代便開始運作一年收成兩次的農耕方式,這和雙季稻不同,是讓稻米和小麥等不同農作物輪番收穫的方式。為了維持農耕地的生產力,肥料是不可欠缺的資源。而糞便正是最有效的有機肥料。
織田信長時代,在京都至九州一帶傳教的葡萄牙傳教士,曾經寫下一本《日歐文化比較論》,書中驚嘆道:「我們是付錢給搬運糞便人,日本卻是搬運人來購買糞便,付錢或米給拉屎人。」《日歐文化比較論》刊行於一五八五年,可以想見,戰國時代便已經有糞便買賣這行業了。不過,這很可能是京都以西是農業先進地域所由。
據說,糞便也有等級之分,江戶城的當然是上等貨,再來是大名宅邸,其次是武士門第,然後是庶民,最廉價的是牢獄。果然是「要問糧食多少,先看糞堆大小」。江戶城與大名宅邸,起初是挑選固定的地方名士負責糞便問題,只要定期派人來清掃廁所,城內與宅邸內的「上等貨」通通免費。沒想到糞便也有行情,年年漲價,這些負責打掃糞便的人士,全都成為富商。結果,惹來一大堆身懷謝禮前來要求分羹的人。後來實在不勝其煩,便改為招標方式。
江戶人的廁所,通常分大、小兩間,而且當時已經有廁紙,正是「淺草紙」,是一種再生紙。廁所當然都有門,不過,只能遮住下半身,換句話說,誰正在拉屎,看門上方的「頭顱」就一目了然。夏天的話,應該很涼快,便祕時不用擔心「嗯」得滿頭大汗;可是冬天呢?光著屁股難道不會感冒?
正話休題,來點閒話。話說江戶末期盛行一種「妾婦道」,力行「妾婦道」的是一些以色藝為業的女子。這些女子應該都是美人胎子,否則不可能在這行出道。當時的小老婆,名目是「雇工」,每個月可以拿津貼。但是,在正式進入雇主的別墅「奉公」之前,通常可以先領到一筆治裝費,至少三、五兩(一兩大約現代的十二萬日圓),碰到情有獨鐘的大名或富商,甚至可得十至二十兩。
最初,妾婦們會儘量向主人與週遭的長工們討好賣乖,之後在主人枕席旁撒嬌賣俏,盡情揩油。一段日子後,於嚴冬某個夜晚,趁主人剛入睡時,故意尿床,製造「大洪水」驚醒主人。這樣連續四、五次,就算是主人再戀戀不捨,通常也會請愛妾另尋一片天。這時,主人又必須掏出一筆贍養費,讓愛妾走得無牽無掛。愛妾呢?表面上哭哭啼啼,內心偷笑著再去找下一個凱子。
各位女性朋友們,如果妳們想同戀人分釵斷帶時,或許可以試試這一招。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